記得上週我問過「放手給孩子空間的父母比較糾結,還是為孩子瞻前顧後鋪路造房的父母比較辛苦」嗎?
在看完國家地理頻道今天要上映的「珍古德從未公開的叢林時光」試映會後,我深深地覺得放手給孩子空間需要很大的勇氣、很強的心臟跟超越你所能預期的支持。
珍古德女士是位享譽國際的著名動物保育學家,長期致力於黑猩猩的野外研究。當年雙十年華的她因為愛上野外研究的工作,畢業後便投身森林中與各種動物一起生活。珍古德的母親用行動支持女兒的決定,陪她一起前往未被開墾過的原始世界展開了她們的冒險旅程。
雖說是陪伴,但實際上珍古德每天獨自步行過大片叢林、攀爬陡壁,穿梭於獸性隨時會爆發的黑猩猩間。試想這位媽媽每天目送女兒外出的心境是如何? 如果是我,我應該是充滿著恐懼與不安。我會願意因為支持女兒,而每天揪著心的想著她這趟出門會不會滑落山壁、會不會被毒蛇咬傷、會不會被黑猩猩攻擊,還是會不會迷失叢林間嗎?
珍古德之所以可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野外研究,包括在研究的領域裡獲獎無數,就如同她在紀錄片中所提到的,很大部分是來自母親給予的正面鼓勵與支持。對我而言這樣的支持就是放手讓孩子有空間,但坦白說,我不確定我有那樣的心臟去支持Mina做這樣的決定,畢竟那是一種每天都得提心吊膽的感覺。
這部紀錄片,其實記錄了兩種母愛,一對是珍古德與她的母親,另一對是黑猩猩芙洛與她的兒子佛林特。芙洛有兩個孩子,大女兒菲菲跟小兒子佛林特。芙洛與菲菲對佛林特非常的呵護,相較於其他的小公猩猩,佛林特到了該獨立的年紀還是對媽媽極度依賴。即便芙洛都已經五十歲、當了祖母,青少年的佛林特還是堅持要媽媽背,而且還要吸奶。芙洛早就沒有奶水可供應給佛林特,所以就試著把牠推開。佛林特因為從小被呵護過頭,無法接受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於是大哭大叫,甚至捶打芙洛。
芙洛在一次渡溪時突然過世了,而佛林特會不時的靠近媽媽的屍體,彷彿期待芙洛幫牠理毛,像以往般的照顧牠。芙洛走後佛林特變得孤僻、憂傷,從此不再進食,三週後也過世了。
同樣是愛,同樣是呵護與陪伴,方法不對結果可能就截然不同。芙洛對於姊弟倆的態度不盡相同,牠對菲菲的態度較為樸實淡然,卻讓菲菲能相對獨立自理,而對於佛林特過份呵護的結果就是不但到了該獨立的年紀仍無法獨立之外,還會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事物而對母親施暴。這樣的場景似乎也常出現在我們的新聞報導中,溺愛演變成社會案件。
獨立是一路上累積培養出來的,如果你習慣甚麼事都用「他還小」來剝奪孩子學習獨立自理的機會,然後期待在他成年的那一天,突然變得成熟獨立、懂事又穩重的話,那不是天方夜譚嗎?!
給孩子適當的空間,在合理的範圍內支持他們的夢想,不過份干預又得確保安全性,那分寸的拿捏是所有為人父母的課題,我也還在學。